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5-02-23 14:15:38
生物说课稿

生物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本章教材在讲述这方面内容时没有象以往教材那样对动物的的攻击,防御,贮食繁殖和社群等行为进行罗列而是提供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再侧重对现象的描述,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要变革。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则是通过对素材的分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研究方案,肯定他们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探究,鼓励他们创新。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本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来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明白一个道理:先天性行为为动物的生存垫定基础,学习行为越多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方能使自己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激发两种情感: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培养三种能力:合作探究,自主探究,语言表达。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理解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指出:综合性学习是经验性的课程,在学习活动中要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性,我主要采用了引导法,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法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设计理念: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进而导入新课。

(二)分析资料,初步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三)多角度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生举例动物的某种行为,比如:初生婴儿的吮吸动作,蜘蛛结网,小狗学算术……再由其他的同学来区分

讨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从而理解: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

(四)关于狼孩的故事

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培养的孩子。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总是不喜欢穿衣服。她喜欢像狼一样叫唤,还会咬人。科研人员努力教她学习说话,可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她也不喜欢吃熟的食物,仍爱吃生肉,最终死于吃生肉引起的消化道感染,当时只有十多岁。从这个故事中,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这对你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启示?

六、板书设计

先天性行为:

例如: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蜘蛛结网,初生婴儿的吮吸行为……

概念: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意义:为生物的生存垫定基础。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习行为

例如:黑猩猩钓取白蚁,大山雀偷喝牛奶,黑猩猩摘取香蕉……

概念:以遗传因素为基础,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意义:有利于生存。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生存能力越强。

  生物说课稿 篇2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开始的,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和动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之后进行的教学,为后面真菌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学习本节课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三)再是课程标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而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是生物科学的最终目标,《细菌》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下的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二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最后是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以上内容,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植物、动物、细胞结构和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因此,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制作多媒体动画效果,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性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挑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制作多媒体,插入相关图片、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突破重难点。

(一)新课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问: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这是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 ……此处隐藏18828个字……量。

7.进一步探究。在一般的情况下,生物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以食物链:草→兔→猫头鹰为例,4人小组合作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交流合作的结果,同学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师生一起归纳出:生物的数量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8.学生阅读课本26页资料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① 能量随着食物链的流动而逐渐减少

② 有害物质随着食物链的流动而在逐渐累积。

(三)情感教育

有 人说:“破坏环境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而恢复生态环境则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个伐木工人砍伐一棵大树仅需要几分钟,而我们栽种一棵小树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再也不能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现在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实 例: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有这样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一种珍稀的鹿种,就把它的天敌统统杀掉了,实际情况如何呢(教师出示两种选择)?4人小组展开讨论,自由想像,多角度思维。在此基础上明确: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与自然界应和谐发展。

(四)归纳总结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又为下节课所学埋下伏笔。

四、说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 什么是生态系统

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等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能量随着食物链的流动而逐渐减少

2.有害物质随着食物链的流动而在逐渐累积。

3.食物链中生物的数量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是选自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8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依次讲述了“受精作用”、“人的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人体的主要系统”三部分的内容。而本节主要在学生已了解生殖系统的基础上,帮助其科学地认识青春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变化,以便建立正确性别意识,掌握青春期的自我卫生保健以及正确疏导青春期心理波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最终能够健康度过这人生的关键时期。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且求知欲强烈。但缺乏对于生物的系统的认识,更多的是片面的认识。因此其对青春期与性的理解有许多误区。此外,对于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许多学生会出现“不好意思”或“欲问又怕”等现象,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掌握好组织教学,健康地引导学生学习,树立学生的科学观。

三、说教学目标

1、能识别人的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能描述青春期的主要特征;能知道青春期卫生的重要性。

2、通过自主阅读与小组讨论,提高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保证健康成长。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的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青春期的主要特征;青春期卫生的重要性。

难点:青春期的主要特征;青春期卫生的重要性。

五、说教法学法

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小组讨论等。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将在上课伊始,提出以下问题

(1)一个人的生命是从哪个时刻开始的呢?

(2)“发育”指的又是什么呢?顺势导入本节课的标题。通过复习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够快速的吸引学生的关注,还能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2、新课教学

在此部分,我将从三个知识点展开说明。

(1)人的生长发育

我通过展示图8—8人生长发育的几个阶段,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此刻处于哪个时期?

②哪个阶段的时间最长?

③成年期的形态与功能如何?

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不难说出是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且成年期的时间最长,形态与功能上发生了许多变化。顺势我会引出老年后又将如何,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基于此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人的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2)青春期发育

首先,我将先发放有关于男生与女生身体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而多媒体展示男女生身高和体重生长速度曲线图,组织学生讨论:

①大家的身高体重增长和图中一样吗?

②由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从图表上,学生不难归纳出体重与身高都快速增长,之后我将进行补充说明:神经系统、心脏和肺等的功能也明显加强。

其次,我将展示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再次组织学生观察与是思考:说出男女性器官的发育时间。

最后,我展示表8—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说出哪些器官的发育属于性器官的发育,哪些器官的发育属于第二性征的发育?

②什么原因导致的?

③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预设学生能够归纳出大致内容,但还不够完善,因此,将由我对以上问题的解答进行规范性的总结:

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主要是男性女性的生殖器官由幼稚型变成成人型;男女第二性征分别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男性第二性征包括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等;女性第二性征包括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等。

由于本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同学们较难从生活实例中观察感受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组图片等直观的方式,学生多次观察讨论的方法,以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3)青春期卫生

青春期的卫生是青少年心理与生理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该知识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首先,我将介绍遗精与月经等生理现象之后,引导学生克服“害羞”心理。组织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青春期我们在饮食卫生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②青春期在个人卫生上又要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将追问同学们:在青春期时,除了身体发生变化,大家的内心世界有没有发生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呢?从而引导学生们正确的看待并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总结青春期卫生保健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是新授课程的全部过程。

3、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全部知识点。

4、布置作业

希望学生们在课后勇敢的和身边的人说出青春期的烦恼,并一起思考解决措施。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以提纲式的形式进行板书,清晰的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就是我的板书。

《生物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