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10-30 04:55:07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平移和旋转”相关知识。这部分内容教学平移和旋转的初步认识,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了认识前后、上下、左右,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等多边形,学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已不太陌生,并积累了相关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教材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一方面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基本含义。如,从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的运动变化引入平移,从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指针的运动变化引入旋转等。另一方面,则注意提供更多、更鲜活的例子和图案,让学生从中找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积累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悟平移、旋转的含义。如,在认识平移时,要求学生在课桌面上把数学书从左上角依次平移到右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在认识旋转时,要求学生制作转盘,并把转盘上的指针按要求旋转到指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认识物体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移。

2、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能准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

1、按要求平移和旋转。

2、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飞机、溜溜球各一个;师生都准备个圆盘面、一个指针和一个揿钮;学生准备“动手做”的材料。

二、说教法

1、实践操作法

建构主义学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三、说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四、说教学过程

1、实物导入,初步感知

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利用窗户和钟表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窗户上窗的.移动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窗户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用手画出窗户的移动路线,形成对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着,我再出示钟表,让学生观察秒针的运动情况的同时让学生用手画出秒针的运动路线,形成对旋转概念的初步感知。

2、 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在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我再创设图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题图及课本中的图片揭示平移、旋转现象)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的,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 我用幻灯机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游乐园的情境中,然后就问学生: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我将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区分,在比较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点。

当学生能看图区分出平移和旋转以后,我就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身边有关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

3、 游戏探究,巩固新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而且,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阶段,只有借助多感官的参与学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学后进行的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经过了前三环节的教学,许多学生已经感觉疲惫,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平移和旋转的手工,生动有趣的活动能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课堂后半段时间学习更加有效。

首先,我先和学生做一个游戏,我先点名叫一个学生做示范,让他听我口令运动。例如:我说:“某某同学向右平移两个座位,然后旋转一圈,再向左平移两个座位。”当我做完示范以后可以叫一排同学听命令,然后再全班同学一起做,这样由点到面的练习,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课堂,也可以使学生用身体来加深体会。

接着,我让学生进行有关平移与旋转的手工制作大比拼。

4、 情境练习,启智培能

在这一环节的练习中,我创设小鱼找妈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在方格纸上平移物体这一重难点上。

我出示方格纸后说:“哟,这条小鱼正着急地找它的妈妈呢。它们该怎样游, ……此处隐藏19346个字……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生活,的这一基本特征。)

三、巩固与应用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

(3)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②也有的学生说:“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和尺子比,哪个便宜?”

③当学生说出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时,教师应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2.63元2.36元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2、试一试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4页的第1题。

(2)把问题引申,先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小数,再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3)试一试的第2题,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犯错的题,说一说原因;或者让学生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通过三次活动,学生经历比较小数大小的体验,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对于本环节我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自己发现、合作的成果,交流想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答案,使问题生活化。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产生积极作用。学生在观察现实生活时,筛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4、课堂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生1:我学会了,买商品时比较它们的价格。

生2:我学会了,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生3:我学会了比较三个和三个以上小数的方法。

…………

师总结: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A、首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小数部分第一位上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相同就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以此类推。

B、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小数的大小时,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为基础,再合情推理,比较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小数的大小;也可以直接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5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5=?》。

教材分析:

《0×5=?》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学生先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再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学习连乘。《0×5=?》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得0,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和加法混淆,乘积怎样写也容易出现错误;几乘0得0后,很容易忘记加进位上来的数。为了分散难点,教材把一个因数中间有 0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安排在学生学会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一般运算方法之后进行讲练,这样可使难点分散,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在乘的过程中,0的具体处理方法。学习《0×5=?》,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连乘乃至于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课件情景为背景,通过探索每盘苹果顺次减少至0的过程,计算苹果总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试一试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引导学生动脑,动眼,动手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 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0”的规律。

2.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有以下几个环节:复习,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全课总结五个环节。

一、复习

通过口答一个五是( ) 二个五是( ) 三个五是( )口答完毕让学生说说第2、3题的加法和乘法算式,口算7×5= 4×5= 8×5 = 5×5 = 9×5 = 6×5 = ,口答完毕让学生说说任意2题表示的意思。目的是让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问题情景

通过创设情境

(1)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然后每盘苹果顺次减少至0,都让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弄懂0的基本含义,整数乘法的意义。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3)小结、深化。

再次引导学生认识: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目的是强化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规律。

三、建立模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让学生初次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四、解释应用

1、课本第35页练一练。(要求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21×3 43×2

201×3 403×2

210×3 430×2

全班完成后交流,把你的算法告诉其他同学,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3、练习设计。

我买20枝铅笔和30本书,每枝6元,每本9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会用学过的方法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否会解决涉及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